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眼部护理行业发展现状(眼部护理行业发展现状怎么写)

2024-05-25 15825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眼部护理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2. 医美行业的前景怎样
  3. 护眼市场的未来发展如何

——2021年中国眼部护理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护眼”成为燃眉之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渗透率逐渐上升,眼睛这扇窗户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显示现在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19岁以下近视者,为3.12亿。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

  

报告中,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很高,高达67%。过度用眼体现在中国全体网民中,由此应发的眼部不适症状与眼部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眼部保健品的受欢迎程度也大大加深。

  

保健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汤臣倍健(300146)、华熙生物(688363)、石药集团(01093)、华熙生物(688363)、金达威(002626)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网民规模、中国青少年近视率、AMD人数、眼部保健品增长率

  

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眼睛带来了伤害,与眼部相关的亚健康问题困扰着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等所有人群,而疫情带来的电子设备使用率的上升,无疑加重了这一情况。

眼部护理行业发展现状(眼部护理行业发展现状怎么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平均每天面对电子设备的时间常常超过7小时。

  

2、老年人与青少年深受眼部亚健康困扰

  

由于长时间的用眼,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频繁出现在中我国年轻人群体中。而老年人群体中,年龄性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50岁以上成年人首要致盲疾病之一,这类病在我国患病人数超过3000万,并且每年以30万人次的速度增加。

  

不仅是老年人面临着眼部疾病的困扰,我国青少年眼部亚健康问题也日益增重。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显示现在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很高,达67%。2020年教育部统计我国学生近视率数据发现,与2019年年底数据对比,疫情期间我国学生近视率增加了I1.7%。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工作学习时间的加长,导致大多数人都处于用眼过度的状态,用眼健康问题也推动了护眼产品的市场需求。根据

  

Innova数据,全球范围内2017-2019年间带有眼部健康宣称的新品发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寻找膳食营养补充剂帮助他们改善眼部问题,同时消费者正选择更为天然健康的产品,避免使用药物。Innova数据显示,全球带有眼部健康宣称并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饮料与膳食补充剂新品发布在2015-2019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深受市场认可。

  

2020年的天猫双十一活动中,预售数字显示,疫情后的第一个天猫“双11”,健康消费空前火爆:紫外线消毒机同比增长超过1000%,体检、疫苗等医疗服务增长超过1500%,维生素等保健食品增长超过1600%,眼部保健商品增幅更是在100倍以上。

  

近年来,各国的商家也看中眼部保健这片蓝海市场,纷纷布局眼部健康产品线。针对眼睛部位以及缓解眼部疲劳的需求,各大厂商开始各显神通,推出各式各样的眼部保健品。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眼部护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爱美客(300896)、昊海生科(688366)、华熙生物(688363)、奥园美谷(000615)、华东医药(000963)、朗姿股份(002612)、华韩整形(430335)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医疗美容渗透率;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等

  

Cosmetology)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时期,是使容貌美丽的一门艺术。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下设四个不同类别的二级诊疗科目,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其中美容外科中的项目可分为四个等级,四级高等项目只能在三级整形外科医院、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开展。根据介入手段,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手术类项目从根本上改变或改善面部及身体部位的外观,包括眼部手术、鼻部手术、胸部整形和吸脂瘦身等;非手术类项目又称轻医美项目,包括注射项目与皮肤护理等。

  

——产业链剖析:上游为医美原料和器械,中游为医美机构

  

中国医疗美容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医美原料供应商和医美器材提供商;中游包括正规机构和非正规机构,其中正规机构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的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和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等,非正规机构是指私人诊所和美容院等;医美行业下游则是消费者,按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可分为三类,高端项目消费者、中端项目消费者和低端项目消费者。

  

中国医疗美容上游原料厂商主要有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焦点生物等;中游医美机构主要有华韩整形、丽都整形、瑞丽医美、鹏爱医疗等机构,新兴的医美平台有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平台;下游主要是广大的医疗美容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起步较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相比美国、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中国的医美行业起步较晚。自医美行业在中国诞生以来,行业在探索与合法中不断前行。经历了长期的默默发展,目前中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方面大量年轻用户持续渗透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医美也步入激烈的淘汰赛阶段。

  

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缺失,目前正积极开展系列整治活动和措施。行业在经过长时间的野蛮生长后,演化出了以下特点: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发展快速,从中国医疗美容机构的供给来看,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合规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共15144家。相较于我国医美巨大的市场需求,医疗美容终端诊疗机构的数量存在一定缺口。

  

从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执业医师数量来看,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1753人,注册护士为2606人,美容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8947人,注册护士为13240人,合计符合医美行业规范的专业医疗从业人员仅26546人。而行业标准需求合规医师数量超过10万人,因此存在着大约7.7万合规医师缺口,医师数量供不应求。

  

——需求:渗透率提高,需求空间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渗透率由2016年的1.3%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2.1%,复合年增长率为13.6%。2021年,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至2.4%。

  

2016-2021年,我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用户达到1813万人,近5年来复合增长率达到45.3%。据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规模将达到2093万人。

  

2012-2021年,我国医美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近几年增速有所下降。2021年,疫情稳定平缓,医美就诊人数较上年大幅上涨。2021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诊疗人数为137.4万人次,同比增速为43.1%;美容医院诊疗数为1106.3万人次,同比增速为24.4%。

  

医疗美容近年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疗美容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得到增长;供给侧方面,商业化的医疗美容产品不断出台,数量不断增加也推动了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医疗美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但对中国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549亿元,增速下降至8%。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提高,达22%,市场规模为1891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2267亿元。

  

——区域竞争:一线城市竞争力更强

  

根据更美APP《2021年医美行业白皮书》,2021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杭州、重庆、南京、青岛和西安,上海超越北京成为消费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一,市场规模前十城市仍被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领。

  

从以上排名可以看出,中国医疗美容消费大多来自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从渗透率来看,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医疗美容渗透率达22.2%,二线城市渗透率为8.6%,三线城市医美渗透率仅为4.3%。尽管医疗美容在中国更发达地区的渗透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的因素,低线城市的医疗美容消费人口正在迅速追赶,市场潜力较大。

  

——机构竞争:集中度较低,非正规机构较多

  

目前,中国医疗美容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伴随成本的提升,医美机构经营者较多开设中小型机构,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近几年,随着行业兼并重组加剧,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医美项目具有消费个性化、地域差异化等特征,因此机构很难将运营经验跨省市复制。中国的连锁医美集团多采用各地区自主经营的形式。

  

——产品竞争:轻医美项目占比增加

  

按照介入手段可以分,医美可分为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目前,非手术类项目为代表的轻医美项目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占比在70%以上。手术类项目由于有痛感、恢复时间较长,发展相较于非手术类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从医美项目数量来看,2017-2021年,我国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占比在70%以上,且占比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非手术类项目服务次数约占79.7%。

  

——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未来,医疗美容行业格局将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消费者也将向头部机构靠拢,头部医美机构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市场集中度得到提高;从产品市场看,轻医美项目因其安全、无痛等特点,将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行业规范方面,中国对医美行业的监管规范不断加强,标准和政策出台,医美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市场规模预测:至2028年市场规模预期将超过5000亿元

  

在需求侧,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在消费升级、数字营销的趋势下,中国消费者对医美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医美行业需求加速释放;在供给侧,商业化医疗美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医美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中国医美行业高速发展,与日本、美国和韩国相比,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预计到2028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71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眼部护理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护眼”成为燃眉之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渗透率逐渐上升,眼睛这扇窗户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显示现在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19岁以下近视者,为3.12亿。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

  

报告中,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很高,高达67%。过度用眼体现在中国全体网民中,由此应发的眼部不适症状与眼部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眼部保健品的受欢迎程度也大大加深。

  

保健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汤臣倍健(300146)、华熙生物(688363)、石药集团(01093)、华熙生物(688363)、金达威(002626)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网民规模、中国青少年近视率、AMD人数、眼部保健品增长率

  

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眼睛带来了伤害,与眼部相关的亚健康问题困扰着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等所有人群,而疫情带来的电子设备使用率的上升,无疑加重了这一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平均每天面对电子设备的时间常常超过7小时。

  

2、老年人与青少年深受眼部亚健康困扰

  

由于长时间的用眼,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频繁出现在中我国年轻人群体中。而老年人群体中,年龄性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50岁以上成年人首要致盲疾病之一,这类病在我国患病人数超过3000万,并且每年以30万人次的速度增加。

  

不仅是老年人面临着眼部疾病的困扰,我国青少年眼部亚健康问题也日益增重。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显示现在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很高,达67%。2020年教育部统计我国学生近视率数据发现,与2019年年底数据对比,疫情期间我国学生近视率增加了I1.7%。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工作学习时间的加长,导致大多数人都处于用眼过度的状态,用眼健康问题也推动了护眼产品的市场需求。根据

  

Innova数据,全球范围内2017-2019年间带有眼部健康宣称的新品发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寻找膳食营养补充剂帮助他们改善眼部问题,同时消费者正选择更为天然健康的产品,避免使用药物。Innova数据显示,全球带有眼部健康宣称并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饮料与膳食补充剂新品发布在2015-2019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深受市场认可。

  

2020年的天猫双十一活动中,预售数字显示,疫情后的第一个天猫“双11”,健康消费空前火爆:紫外线消毒机同比增长超过1000%,体检、疫苗等医疗服务增长超过1500%,维生素等保健食品增长超过1600%,眼部保健商品增幅更是在100倍以上。

  

近年来,各国的商家也看中眼部保健这片蓝海市场,纷纷布局眼部健康产品线。针对眼睛部位以及缓解眼部疲劳的需求,各大厂商开始各显神通,推出各式各样的眼部保健品。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眼部护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